《心主义》中:“此道(即茶道)最忌自我主心与我执。见能者妒之,见后于已者则蔑之,此事不可有也。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这里的“自我主心”与“我执”,是禅宗力主排弃的完全意识化的自我和执着的自我。禅宗认为人的一切杂念和欲望皆源自此二者,要想成佛,就必须去实现一种超越经验,即无意识的内心自悟,而这种超越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敬”。
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者,当数“茶之汤”(早期茶道)中的“一座建立”和“一期一会”。
【一座建立】其本意为茶室设计的一种格局,后来引伸为一种令人景仰的“敬”的意象。茶室中,宾主共置于一个没有差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位置上,在这里相敬相爱,出于“本心”的流露,以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情感交融。正是基于这种“敬”,到了千利休的时代,茶道索兴将原来茶室中专为贵宾设置的“贵人口”(即门),改为不论身份、地位,一律自由出入的“躏口”,更为彻底地体现了千利休提倡的“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