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那曲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美国再放中兴一马:从隐性损失看中兴存在的价值?

2023/8/4 2:48:22发布42次查看
日前,倍受业内关注的中兴事件有了最新进展,据报道,中兴通讯公司已与美国签署一项原则性协议,将取消美国商务部针对该公司向美国供应商采购零部件的禁令,从而使得该公司恢复业务运营。
作为条件,协议里也列出了对中兴的处罚措施。其中包括中兴30天内需更换董事会和管理层;新增罚款10亿美元;另缴4亿美元保证金;美国政府向中兴派驻合规监督团队,为期十年。
对此,又有部分业内人士站出来欢呼雀跃,不过我们认为,已经是屡屡不仅公然违反契约精神,更为严重的是还为了违背契约精神而公然造假的企业,其苟且偷生的价值何在?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除了一言一行要保证自己股东的利益,更要为企业的员工负责,而作为极具国企业色彩或者说代表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中兴理应在关键时刻除了实现企业自身的商业价值,还应为中国产业本身添加正向的筹码。
但不幸的是,中兴的所作所为非但没有起到正向筹码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我们很难确定此次所谓中兴的“生”的代价是什么?毕竟前述的解决协议只是显性的,那么相关产业链的企业,我们的政府为此在此次协议中付出了多少隐性的代价,也许作为局外人很难搞得清清楚楚。
不过有些在中兴“东窗事发”后的系列事情不得不让我们怀疑与中兴事件有关。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据称,中国大幅降低进口汽车关税,多少和中兴事件有关,那么我们是否应该算一笔账,仅因为中兴事件,国家在关税政策方面的妥协,一年下来会给国家及中国的相关企业产业带来多少损失?中兴一家的存活可以弥补这些损失吗?还有就是业内一直存有争议的高通是对于恩智浦的并购。此前有业内分析,高通对于恩智浦的并购一旦获批,未来对于中国汽车芯片市场的冲击明显,而期望中国政府能够否决这一并购,但从中兴事件后,分析一致认为,这起并购将会得到批准。我们这里暂不说高通并购恩智浦是否真的会冲击中国未来的汽车芯片市场,至少在获批的附件条件上,中国政府不得不降低标准,那么这种仅降低附加条件本身会给未来中国汽车芯片市场带来多少不应有的损失,中兴一家可以弥补吗?
其次就是包括华为、联想等在内的中国国际化的代表企业再次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即“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可能支持某些企业进行商业间谍活动”,以提高中企竞争力并促进政府利益。在该报告中,中兴、华为、联想三家中国企业被点名。这份报告名为《美国联邦信息通讯技术(ict)供应链应对中国的脆弱性》,探讨中国对美国通讯科技的影响,并提出了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建议。与此同时,美国三大政府机构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也开启了针对华为的调查,调查后者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制裁令,向伊朗出口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华为已经收到来自美国商务部和司法部的行政传票。
尽管美国调查上述中国企业的理由纯属虚无,但中兴事件无疑又给了美国送上了一个“无理狡三分”的合理借口。那么由此产生的后续影响,例如华为多年进军美国市场的努力是否被严重打折?联想消费类电子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是否受到影响,以及后续势必要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ict企业是否同样在遭到无端的调查和阻碍?这些现在隐性和未来可能变成显性的损失,谁来负责?
再次,自中兴事件之后,当下颇有起色的中国智能手机产业也似乎成为了美国关注的对象。近日,facebook证实,至少与四家中国手机厂商存在数据分享合作伙伴关系,分别是华为、联想、tcl和oppo。
对此,facebook准备终止与中国公司的数据共享协议。而实际的情况是,facebook与大约60家设备生产商签署了数据共享协议,而此次唯独中国的手机企业被点名和排除在外,更让业内担忧的是,美国借此已经要求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twitter提交与中国厂商签订的数据共享协议信息。当然核心的理由还是安全。我们不能预测中兴事件后,美国的激进措施会进行到哪一步?毕竟中国的智能手机产业中几乎所有企业的生存还是依靠美国的企业。而此前中兴事件爆发后,美国相关企业(例如高通、谷歌)对于中兴手机的暂停供货,已经让中兴手机的库存所剩无几,甚至在某些电商网站已经因为无货而下架。可见此类事件一旦被利用和发酵对于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影响。
除上述之外,最为关键的是,中兴的所作所为给中国企业在美国,甚至是海外市场的拓展带来的极大没有诚信的负面形象,而这种负面的影响(包括显性和隐性)远非对于中兴一家的罚款可以弥补的。一个中国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在未来10年中要接受美国人的监管且时间之长,这难道不是对中国企业诚信的一种极大侮辱吗?不幸的是这个先例让中兴开了。
在此,我们想补充说明下中兴的员工。不要认为此次中兴的“生”是中兴一家的努力,就像前述,这是以政府及相关中国产业及厂商隐性价值的牺牲作为代价(远非中兴自己的罚款可以衡量),而员工辛辛苦苦创造的利润(据统计此次协议中的罚款,相当于2年中兴的净利润)瞬间化为乌有。而一个企业明知违反契约精神的后果,却屡屡为之,员工的利益何在?这样的企业还值得为之努力吗?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此次中兴再次死里逃生,既有幸的一面(主要是无辜的中兴员工),不幸的是像中兴这样的企业,政府再次的出面拯救,是否会让其错误地认为政府始终是自己的保护伞,是否就可以借此不计损失地连基本的契约精神都可以不遵守?毕竟中兴此前已有前车之鉴,但依然未改。
这里,我们不妨引用央广国际对此事件的一段评论作为结束(央广评论:中国政府为了民众考虑,力挽狂澜,帮中兴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以后出了事都找政府来扛。国际市场做生意,讲究的是契约精神与规则法律,而不是政府的行政介入。中国企业这几年走出国门的越来越多,但出门在外,关键要靠自己把国际规则法律吃透弄明白,给自己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国际企业就要有国际范儿,走出去就不能当“巨婴”,祖国再强大,自己的事儿还要自己做、自己扛)。希望中兴此次能否真的接受惨痛的教训,毕竟经历过死亡的人,更知生的可贵和责任。
作者:孙永杰
那曲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